首页 > 心理文章

心理文章

Center for dynamic

夫妻之间到底该接纳,还是改变?

发布日期:2016.08.22

夫妻之间到底该接纳,还是改变?

“面对我的婚姻,不管是婆媳关系还是夫妻关系,有太多太多让我痛苦的。有人告诉我,改变你可以改变的,接纳你所不能改变的。可我还是很糊涂,到底是该改变?!还是应该接纳?!”

“该改变?还是该接纳?”实际上,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。因为它把接纳和改变对立起来了,把自己陷入了要么接纳,要么改变的思维陷阱之中。

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接纳和改变到底是什么关系。


想改变别人?还是先改变自己吧


在英国斯威敏斯教堂地下室里,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写着这样一段话:

 


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,我的想像力没有任何局限,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。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,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,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,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!但是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。

当我到了迟暮之年,抱着最后一丝希望,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、我亲近的人,但是,唉!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。

现在临终之际,我才突然意识到: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,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。然后,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,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。再接下来,谁又知道呢,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。

 

 

无论是父母还是夫妻,我们总渴望别人改变,或者改变别人,是否想过自己?一旦出了问题,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些借口,是环境不好,是别人不好,别人应该如何,似乎只有改变了别人或别人改变了,这个事情才可以解决。

心灵的法则是:所有你想隐藏的都会自动在心外去寻找填补,所有被你埋葬的都会生根于你内心,在一定的时候借助外界的力量而发芽出来!


所以,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问题,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,不是别人不喜欢自己,而是自己还不够可爱。被长辈指责,别抱怨他们,为什么他们会批评自己,而不是他人呢?老公不着家,心不在你身上,不要觉得是老公有问题,为什么他不喜欢回家呢,你觉得出了问题,那你就需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而不是从他身上。对于你的幸福,该负责任的只有你自己。只有接受了自己,才能接受对方的爱。对方做得不好,其实是因为你不珍视你自己。不要总是想着改变别人,因为改变了自己就可能改变别人。

我们每个人只要先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。这个世界你所看见的人事物,都是你内在的一种反射。只要你自己内心改变了,外在就会随之改变。不要总是想着改变别人,假如自己的心对了,你就可以影响别人,千万不要轻视了自己的内在力量。


要改变自己,从接纳自己开始

不少人都能理解,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的道理,可是却发现有时你越是想把自己变成一个与自己不同的样子,你就越是保持原样。这种愿望越是强烈,就越是事与愿违,我们学习完全不同的行为和态度与自己对抗,试图战胜自己,结果筋疲力尽,只有举手投降,回到那个自己无法接纳的自己。

相反,当你完全接受当前的状态,改变就会悄然发生,这就是格式塔心理治疗理论所说的"改变的悖论"。改变是"完全承认现状,而不是争取不同"的结果。改变的悖论是Beisser在1970年提出的,他主张,一个人只有完全接纳自己,领会"自我接纳"的含义,才会拥有成长和改变的能源,改变就会水到渠成。用更加通俗的话讲就是,要想改变,需要放弃试图改变的愿望。

我们不接纳,所以我们会产生内在的抗拒,我们才会努力去改变。一直以来很多人就是这样做的,总觉得自身还有很多缺点,自己还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。于是努力地去改变,我们非常努力了,去健身,去美容,去参加读书会,去参禅打坐,可还是生活在痛苦中,还是在不断地追寻着:怎样才能让自己满意?

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:

 


The most terrifying thing is to accept oneself completely.
最可怕的事情是完全接受自己。

 

 

也许正因为如此,很多人由于这种恐惧而退缩,而实际上,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全然地接纳自己。

真相是,如果我们不接纳现在的自己,那我们永远都不会对自己满意,因为人不可能完美,完美本身也不够完美,那样我们就会一直生活在自我折磨的痛苦中。

想要改变自己成为不一样的人,先得接纳自己就是这样的人,这句话听起来似乎自相矛盾,但事实就是这样。如果你常常说,"我不开朗,也不自信,我想这样,我想得开朗而自信。"这就是一种不接纳的态度,就很难发生改变。要想发生这样的改变,就要接受自己的现状,体会"不自信"和"不开朗"对自己的影响,有时它只是一种存在,一种结果,无所谓"对"和"错"。

 

我们应该接纳什么?

 

 

要相信改变的力量来自我们自身,所有的方法,无论是佛法的各种法门,还是心理疗愈的方法都是帮助我们发掘这种力量。这是一种顺应自然能量流动的不可思议的力量,这种力量需要完全放下抗拒,去全然臣服,去彻底接纳。


一、接纳现实

已经发生的就是应该发生的。佛教中有“贪、嗔、痴”三毒之说。其中的“嗔”指的就是不能接纳已经发生的事。

很多时候,面对已经发生的挫折、失败和不可挽回的损失,我们大家表现出来的几乎都是万般无奈的惊慌失措,都是痛不欲生的心情沮丧,接下来的是万劫不复的心灰意冷,是自暴自弃的消沉和颓废,有人甚至因此走向轻生的绝路。

同样发生的事实,有人很快便能释怀,有人却久久放不下,区别只是在于我们内心对这件事的反应。也就是说,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,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。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痛苦,是因为我们总在习惯性的抗拒事实。比如被抛弃了不能接受,被背叛了不能原谅,被伤害了不能释怀等等。


二、接纳情绪

当我们生气、厌烦、焦虑时,如果我们愿意接纳这些感受,如同接纳温情、兴趣、宽厚、友好等感受一样时,我与他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真实自然,才能不断成长,才能流畅地变化。只有当情绪完全被接纳,心理需求完成被满足之后,才有可能带来行为上的改变。


三、接纳缺点

为什么我脸上有个那么大的斑?为什么我会结巴?为什么这样那样的缺点会出现在自己身上?自己为什么这么倒霉?

 


什么是缺点?缺点其实是我们未开发的宝藏,只要懂得开发运用,它就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!听起来像自欺欺人?那去看看那个没手没脚的澳洲人力克胡哲吧,他都能从这样的常人无法承受的缺点中找到上帝的恩赐(请自行搜索他的视频)。

再想想我们身上这样那样的"宝藏",我们不去好好的珍藏还想抛弃它。发自内心的接纳这些 “缺点”,我们要好好珍藏我的这些宝藏。只不过,这些宝藏以后只能在适当的时候才能拿出来运用!

 

 

 

接纳是无为,改变是无不为

 

 

接纳并不指懦弱地屈从或者逃避,而是当生命中发生任何的事情和变化,在你内心不去对抗,接纳它是一个事实,然后做你该做的事。

接纳既没有告诉你改变的方向,接纳也没有告诉你改变的方式。但是接纳使你的内心不再充满抗拒,从而有机会静下来。一旦你的心静下来,需要有什么样的改变,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,就会像泉水一样,自然而然地涌动出来。

没有接纳为前提的改变,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,终有一天你会被你施加在改变对象上的力量所回击而溃败。但是,带着改变意图的接纳,并不是真正的接纳,只有全然臣服与生命的自然流动,才能做到接纳。


正如《道德经》所言,无为而不为。接纳是无为,改变是无不为。接纳是心中的无为,放下所有的抗拒,所有与生命的对抗,全然地臣服;改变是外在的无不为,是在接纳的前提下,去做你应当去做的事,而不是你有所意图想要去做的事。
 

相关文章
咨询热线
400-990-72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