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心理文章

心理文章

Center for dynamic

【两性心理】男欢女爱心理学(上)

发布日期:2015.06.18

导读

 

李美枝教授肯定了人人都需要爱,指出这根源至人有本能性依附需求﹔又认为没有所谓的「真爱」,而只有「圆熟之爱」。她也指出,若完全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,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,都难以专一﹔然而,人有生物性,也有理性与道德性。如果我们只依循生物性的多偶倾向,一味的追求性满足,终究还是会感到心灵空虚。最后,李教授更告诫年轻人爱情终究是两个人的事,有个人不能掌握的成分在内﹔享受爱情的滋味时,千万不要影响到生命中最核心的课题--自己的成长。以下为访问内容:

 

 

是否人人都需要爱?

「是否人人都需要爱?我的答案是肯定的!我认为人都有『依附』(attachment)的本能性需求,这使得人需要有爱。人的依附性是演化的结果,所以,没有爱,人会活得很空虚。何谓依附?依附就是与生俱来要跟某一特定对象依附在一起的一种心理需求。在低等动物像是鸡、鸭也有同样的情况:小鸡跟母鸡,小鸭跟母鸭就是这种情形。」

「我们第一个依附的对象就是自己的母亲,但是随着成长,就会跟母亲分离。第一次的分离是开始会行走的时候,但只是形体的离,与母亲的情感依附还是很深。到了青舂期,就会发生第二次的分离。孩子长大后,会慢慢摆脱对母亲的依附。但是他们依附的本性其实并没有消失,只是转移了依附的对象罢了。成长后伴随而来的是生活圈子的扩大,于是就会发展出与家人以外的人际关系,当中会包括朋友与情人。爱情的需求大概是开始于青春期,在这个时期,生理上的变化、荷尔蒙的分泌使得我们产生爱情的需求。原本对母亲的依附,这时候就会转变为对异性的恋爱需求。」

【两性心理】男欢女爱心理学(上)
 

友情与爱情之分野为何?

「这两者之间的确不尽相同。友情是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,而爱情则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。那么,喜欢和爱到底有什么差别?早期的社会心理学家曾认为爱就是喜欢的极致,当你喜欢到了极点的时候,就是爱。但后来经过一些资料收集,做成问卷,去访问那些恋爱中的男女,结果发现在他们答案中,爱并不等同于喜欢的极致。」

「你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人?他一定有一些让你欣赏的特质,而且跟你相契合,就是所谓志同道合,心理学上叫做态度相似,跟他在一起谈话、交往都很舒服,轻松自在。这就是喜欢,就是友情的基础。那么,爱又是怎么样呢?爱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思念!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,发现爱情有三个成分:占有、排他和关心对方的福祉,这三个成分直接引伸出来的表现就是思念。当然,对于某些人而言,友情也可以转化为爱情。」

 

何为真爱?

「这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,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主观认定。不过,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,可以对爱做一些分类,而把其中一种叫做『圆熟之爱』(consummatelove)。

在心理学上,有很多爱的理论,我目前比较喜欢的理论是Sternbery的『三角理论』。两个人的情感关系,有三个成分:

第一个是亲近感(intimacy),也就是跟对方在一起时会有一种相知相惜的温暖感觉,这是属于情绪面﹔

第二个是性的吸引力,也就是情欲(passion),想要有肌肤之亲的欲念,这是属于动机面﹔

第三个是认定,也就是承诺(decisionandcommitment),我就是认定他,决定跟他在一起,而不要跟别人在一起,这是属于认知面。

如果这三个成分都全的话,就是最完满的。我不叫它真爱,但是我愿意叫它『圆熟之爱』。

可是这种爱是很难找到的,即使碰到,也不容易长期存有。我相信在经过恋爱而结婚的蜜月期的爱,就属于这种爱。而蜜月期有多长呢?这很难说,也许是一个月,也许是一年。因为这几个成分并不是固定的,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,它们会有所改变。所以不可能永远都维持在『圆熟之爱』这样的状态下,而只是在某些时期能达到这种境界。所以,很多人想要找一段永远不变的爱情,那只是幻想而已。」
 

相关文章
咨询热线
400-990-7290